|
史宪文:数智化概论(5)企业变革 |
|
( 2021-4-8 作者:
出自:WBSA中国总部理论部 ) |
 |
|
|
... |
……前面我们再现了MBA数智化变革的实景,这个场景发生在2020年,虽然这只是众多的MBA教学机构中的一家,但它的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任何设施投入,甚至都不需要开会研究,也不需要动员,只是在教学中增加了一种辅助课件,教育的价值就发生了整体性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可以预见,MBA数智化变革的全面推开并不是什么难事。
从MBA教育,自然想到了工商管理,自然想到了企业的数智化变革,这是重头戏,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说到企业变革,首先是变革的理由,为什么要变革?如果简单地回答,就是没理由!就像20年前谈企业入世一样,中国加入了WTO,企业还有选择吗?今天,在社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大势面前,企业没的选择。
但,仅仅给个宏观理由,还不足以激起企业数智化变革的积极性。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录演,让企业家通过理论路演,来深切地体会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如果从变革的角度看,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是领导者的天职。企业的数智化变革,其第一责任人无疑是企业的领导者。
作为企业家、企业主,在没有形成数智化思维的情况下,不要过多地钻研数智化,道理很简单:旱鸭子难断水中事。
思考数智化的事,必须用数智化思维,要想具有数智化思维,就首先要思维数智化。这个逻辑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企业数智化变革的第一个信念,就是:领导者要率先把自己的思维进行数智化。
思维数智化的操作过程很简单,就是通过思索引擎,把自己的某一个决策进行脑图再造,也就是对传统决策文书的结构性重整。自己曾经苦思冥想的方案,那是再熟悉不过的心路历程,经过脑图再造,重新认识自己,相信,绝大多数的决策者会大有收获,十有八九能改进决策。
把决策变成脑图,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变成了产品,接下来,就要推销产品,也就是从决策到贯彻。所谓“贯彻”,就是推销自己的思维产品。如果是企业内贯彻,就把脑图分享到特定范围的员工群里,再就着脑图做讲解。员工一边看着脑图,一边听着讲解,视觉与听觉高度统一,强调局部而不失整体,这样的贯彻效果一定好。
如果是向市场传播自己的思想,想客户贯彻,就要先申请脑图发行,系统会寻找最合适的读者预读,这就相当于“找人先看看”,对外发布要慎重。数智化时代有一个普遍的要求,那就是“想好了再说”,信息的质量要有基本的保障。如果读者认为脑图有不足,会反馈意见,如果读者认为有价值,那么,脑图就会发行出思维价值,这就相当于为好思想进行赋能。
脑图发行成功后,系统还允许作者为脑图录音,录音完成后,再申请发行,发行成功后,就形成了知音图。然后,知音图会得到系统的推送,受众反映越好,被系统推送的频率就越高。思想的传播,将替代传统的广告传播,成为战略营销的主流。事业能做多大,首先取决于思想能走多远,事业能做多长,首先取决于思想的生命力能保持多久。
思想是人的第一IP,领导者的个人IP可关联企业IP,企业IP就是集体思想的集合,它的配属就是商圈。一个商圈下可设立多个群,员工群,代理商群,客户群等等,还允许为老客户、大客户在商圈里设立他们自己的群,群里还能设店,产品还能进行“思支付”交易……。这时,会发现:职场完全融入了市场,市场也完全融入了职场。而这一大融合的起因,就来自企业领导者的一个思想。“一个思想,一个世界”,形象地体现在了“思支付”的商圈中……
到此,这只是企业数智化变革的初级阶段,是变革的导入阶段,重点在于领导者的转变,或者叫“蜕变”,因为到目前为止,企业什么都没变,只是领导者把自己的老思想用新的脑图形式再现了一次,仅此而已。这一过程,不大可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现实的利益,但它能让企业主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思维数智化”,进而可产生比较靠谱的“数智化思维”。
领导者的未来感与趋势感是决定性的。
领导者一旦产生了“数智化思维”,就会立刻转变角色,由统帅变成了导师,他会带动职工如法炮制。这个“导师”的转变过程大概是这样发生的:
这段时间,员工们一直在贯彻领导的一篇讲话,那实际上就是领导编写的教材,员工们是再熟悉不过了,甚至重点的部分都能背下来。现在,领导招呼员工再学一遍,教材的内容没变,教材的形式变了,变成了脑图,变成了知音图。
通过熟悉的决策内容,再看新颖的脑图格式,本来脑图的逻辑就很直白,再加上内容熟悉,员工对脑图的格式理解起来会很快,而且,脑图格式具有特别强的格局感,这对员工深化理解领导的决策意图具有很强的帮助作用。
接着,领导可布置一道作业题:要求员工照葫芦画瓢,如法炮制,每个人都填写一下自己的岗位脑图,也就是把本岗位的日常工作,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用脑图的形式,有血有肉有筋有骨地再写一遍,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写什么样,就写什么样。然后,入群交流,分别讲解自己的岗位脑图,交互评价,略加鼓励,脑图写作的基本功很快就能到位。
如果把员工的岗位脑图都喷绘出来,挂在办公室,挂在走廊里,整个企业就会立刻进入思索状态,就会自然地形成“学习型”与“创新型”的文化氛围。
量变千倍值一喜,质变一克寓千钧,环境的变化是决定性的。管理就是用人,最高明的管理,不是用人去管人,而是用环境去管人,环境的质变,可以在瞬间改造人。
有了岗位思维的脑图基础,企业再召开决策会议,会议的议程自然就脑图化了。即使不打开思索引擎,脑图的逻辑也自在人心,七嘴八舌的讨论,最后,都要归到一个脑图里,这就倒逼所有的与会者“把话说到点子上”,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集体逻辑、集体决策。脑图心境下的决策会,其效率与质量都会显著提高,尤其是远程会议,效果会更加明显。
实现全员思频互联,这是企业数智化变革的第二阶段,它所解决的是“用心工作”。关于“用心工作”,随着数智化变革的如下深入,我们还会有更深的理解:
接着,不会太久,企业会悄然地发生一种现象,那就是某些员工会让人大吃一惊。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某一天,平台上有个知音图火了,而这个知音图的作者竟然就是本企业里的一位普通员工,他(她)平日里坐在角落里,不显山不露水,几乎听不到他的讲话,然而,才发现,他却有着如此令人仰视的才学!
其实,所有的“变革”,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解放生产力”。数智化变革,首先得到解放的,就是智慧型的“内秀”人才。
传统的职场环境,主要发挥的是员工的技能,一个从事财务工作的,本来就该默默无闻地和帐本打交道。假设,这是一家化妆品企业,有个会计是《红楼梦》的忠实读者,她对小说里的人物心思研究得十分透彻,并能把大大小小的人物智慧穿越到现实生活中,说的头头是道。
但,读《红楼梦》只是她的业余爱好,这个爱好在职场中没有表现的机会,再加上她性格内向,同事间也并不知道她有这个内秀。
某一天,她看到了《三国演义》知音图,受到了同理心的启发,一种难耐的内秀在内心发作,于是,她就开始录制《红楼梦》知音图,播出效果相当的好。
知音图与短视频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那就是知识性,知音图耐人回味,其生命周期特别长,粉丝积累开始会很慢,但持续不断,逐渐放大,系列化的知音图,其粘性尤其强,多个知音图分别对着一个绑定群引流,多管齐下,引流的效率很快就会上来。
关键的是,知音图引流并不需要作者即时维护,丝毫不影响她的日常会计工作。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她就受到了公司的重视,因为公司的目标客户,核心客户群,就是《红楼梦》文化的爱好者!
这时,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她仍然干着会计工作,人在职场岗位,但她的智慧已经跑到了市场的最前沿,且发挥着智造流量的关键作用。而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能从事营销工作,确切地说,她也不喜欢做营销工作,她的最爱还是做会计。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随着思索引擎向企业开放,这类故事一定会广泛发生,因为“数智化变革”的最高体现就是“解放生产力”,尤其是要发挥出职业者的内在智慧。
亲身的体验,身边的榜样,这是变革的决定力量。一旦整个企业的思维数智化了,就会产生强烈的共振,就会激发出整体的数智化思维,接着,产品的数智化、品牌的数智化、发展战略的数智化,都将顺理成章、迎刃而解。
数智化,说到底,就是人的数智化!人若不行,凭什么行?!人若行,凭什么不行?!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
|
浏览: 3199 次
|
|
 |
 |
中央云智库推出“新时代企业家俱乐部”新模式 2023年4月14日
WBSA引领:策划科学化、智能化、数智化 2022年4月1日
思索引擎助力:“红色思想公园”十省市落地 2022年4月1日
史宪文教授谈首创“数智化”概念的经过 2022年4月1日
彭丽宾总监谈数智化时代的“四大发明” 2022年4月1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