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先生思维脑图赏析 |
|
(2007-5-21 14:33:31
作者:魏立新 浏览:20431次) |
 |
|
|
题目: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先生思维脑图赏析
来源:琴岛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科技领先 诚信为本”的企业经营方针,努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始终本着过硬的质量和创新的机制赢得了大江南北用户的信任和喜爱,从一个小行业中的产品做到了中国名牌,琴岛靠的就是好品牌的朔造和过硬的质量以及企业各方面不断的创新,董事长于为贵先生可作为我国创新型企业家的代表,其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和WBSA国际商务策划的知识体系融洽相合,为了把于为贵董事长的国际性创新思维更加直观的表现以及以WBSA企划技术使其广泛的宣传及借鉴应用,WBSA副研究员魏立新,在媒体对于为贵董事长的采访记录中和对琴岛电器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下,用WBSA知识体系结合OK企划软件为其整理刻画制作了思维脑图。
应用:本脑图属于电器行业战略和营销思维脑图案例,围绕名牌战略展开的关于品牌的塑造,营销,市场、产品定位,等多方面的布局,对于企业如何进行品牌塑造和在市场和产品定位方面,管理,技术创新上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内容:
电热毯行业属小企业、小行业,若能在此行业中创造辉煌,成就的奥秘在于品牌的塑造。
琴岛电热毯人把电热毯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作;充分利用好品牌群所产生的集合效应;我们要调转枪头,杀向农村,趋除杂牌军。
近年来,北方城市取暖设施普及,完善,对电热毯行业冲击大;南方阴冷天缺乏取暖设施;随城市人品牌消费意识的增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购买电热毯选品牌已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市场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
琴岛电器,中国名牌,质量过硬,荣誉累累,科技实力强,牢抓产品底线,坚持质量是品牌生命线的原则,采用实证法、移植法和捆绑连接法以及标新立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思路,通过:借机广告宣传,全员质量管理,最高标准生产,加大科研开发,联合外部合作,统一企业形象,拓展潜在市场,丰富产品链条,爱心回报社会九步实施,即可在做大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品走向国内,迈向世界的目标。
案例:
琴岛电热毯 温暖千万家
来源:http://wanbao.qingdaonews.com/html/2006-11/27/content_419794.htm
青岛新闻网
2006年11月27日
来源:青岛晚报
董事长于为贵 琴岛电器公司外貌(照片补充:可见网页)
2006年9月,琴岛电器公司董事长于为贵从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手中接过中国名牌奖牌并合影留念。
1993年5月1日,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郑重地将“创建国家名牌”五个苍劲的大字挂在新落成的办公楼上,开始了创建中国名牌的壮举。
2003年9月1日,于为贵从国家质检局领导人手中接过了“中国名牌”牌匾。苦心经营二十载的“琴岛”牌电热毯终成翘楚,成为江北电热毯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
三年过去了,琴岛电器公司坚守“质量关”,始终坚持品牌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力争在“中国名牌”的基础上,让琴岛电热毯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十年磨一剑
“小产品”搏弈“大市场”迈向世界
小企业,小行业,却创造出中国名牌,固定资产只有700万元,职工不足200人的琴岛电器有限公司创造如此辉煌成就的奥秘何在?自一举获得“中国名牌”的金字招牌后,这三年中,琴岛电器又创造了怎样的成就?近日,记者来到即墨市,对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进行了专访。
从“幸福”到“琴岛”
“琴岛”风雨二十年
“第一条电热毯是在牛棚生产里的,我当时随口起了一个名字叫'幸福’牌。”于为贵这样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1982年,正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股“干个体”的大潮在南方涌动,于为贵在获得“北方很快将大张旗鼓发动群众干个体”的消息后,他决定“单飞”到县城租门头房建电机维修部。很快,相关营业手续办理妥当。
于为贵说,当时,村集体已改制,耕牛、农具等分到户里,生产队牛棚常年闲置,他便在牛棚里生产墙皮开关、瓷接线盒、瓷闸保险盒、电器小件和电热毯。自80年代中期,南方个体户生产的电器小件蜂拥进入北方市场。“南方货在即墨零售价比咱的成本还低”,在南方货的冲击下,于为贵压缩电器小件生产,将精力、资金转向了电热毯。
“从'幸福’到'琴岛’,看似是简单的符号变迁,实际上涉及到知识产权意识的问题”于为贵告诉记者。他向记者介绍,1984年,他与青岛郊区一电器元件厂签定合作合同,合同约定,对方向于为贵提供30万元塑料插头。于为贵将插头采购回村后,配上铜接触片,然后包装供给省外客户。“每个插头算下来有3分多利润,这是一笔很不错的买卖。”正当他为此暗自高兴时,合作厂家单方违约停止了供货,省外客户拿着合同上门催产品,于为贵心急如焚,他找了个塑料加工点,“依葫芦画瓢”救急。熟料,这家企业带领工商部门找上门来,要求于为贵停止使用其商标。
这场风波虽很快就平息了,于为贵却很难平静下来,他从中看到了商标、知识产权的神圣性,思忖为电热毯重新命名并申请注册。“那年代,青岛火柴、青岛酱油上都有个'灯塔’图,这个'灯塔’就在栈桥旁边的小青岛(琴岛)上”。在实地查看后,于为贵坐在海边,从火柴盒里掏出几根火柴,摆了多个琴岛、灯塔图案。最终,他决定将“幸福”改为“琴岛”,并选择其中一个图案作为琴岛牌电热毯的商标标识。“当时大家的商标意识大多比较单薄,在注册了琴岛电热毯商标后的几年,电热毯业迎来了'战国时代’,琴岛依靠商标的保护,迅速成长了起来。”
创“中国名牌”
琴岛“十年磨一剑”
“老青岛人估计到现在都还记得汇泉广场的那个大的广告牌。”于为贵笑着告诉记者。1993年5月1日,他郑重的将“创建国家名牌”五个苍劲的大字挂在新落成的办公楼上,开始了创建中国名牌的壮举。为了扩大“琴岛”电热毯的影响力,让青岛市民了解琴岛电热毯,于为贵“三顾茅庐”,说服了当时啤酒节指挥部人员,在当年的8月10日,将一块长20米、高15米的巨幅广告牌耸立在了青岛汇泉广场上,上面醒目地写着“琴岛电热毯温暖千万家,祝贺青岛啤酒节召开”的字样,第一次在青岛汇泉广场立上了展示企业形象的广告牌。“琴岛”电热毯就这样走进了市民的生活。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
“电热毯是铺在身子下面的取暖设施,身子底下有电线、电热丝,一想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这种潜在高危险的产品,质量必须百分百过关,毕竟人命关天。”于为贵说,这是其涉足电热毯生产时即定下的“底线”。正是牢牢抓住这条“底线”,并在产品、营销上不断创新,才成就了今天的“琴岛”。
记者了解到,十年来,琴岛电热毯人始终坚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据了解,当琴岛电热毯人把电热毯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时,山东省不下300家电热毯企业,后来却仅剩不到20家。其中只有琴岛电热毯获得地市级以上名牌称号的。从1990年开始,琴岛电热毯人开始推行全员质量管理。1997年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对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实施动态监督,将全面质量的阶段性P DCA过程扩展为每一单位工序和每一名员工的时段性管理,使每一名员工的每一步操作都有记录、可监督,实行工序质量终身负责制。同时,对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工艺和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采用企业所能搜集到的国内外最高标准组织生产。正因如此,琴岛电热毯自1990年以来始终保持开箱一次合格率100%。1994年琴岛成为中国家电协会和中国家电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单位。
时隔多年,许多人都忘不了琴岛电热毯那不同凡响的一“泡”。1987年,在青岛中山路的柜台上,他们把自己生产的电热毯浸在水槽里通上电,让消费者亲自检验产品质量。正是凭过硬的质量,琴岛电热毯系列产品先后获得青岛市优质产品、山东省免检产品、全国最畅销商品金桥奖等称号。
科技是品牌的促进剂
琴岛电热毯的人都知道“老虎效应”。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老虎,一人赶紧穿鞋跑,另一人笑话他:你能比老虎跑得快吗?对方却说: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这个“老虎效应”教会了琴岛电热毯人,只有领先同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近三年来,琴岛电热毯累计投资400多万元用于科技开发,抢占电热毯新技术的制高点。针对电热毯易燃的问题,琴岛相继研发了“交流电热器具过热电装置”、“十档调温电热毯”、自动恒温安全防燃电热毯三项专利技术。
他们自主研制的“叠布穿线机”,改变原手工穿线为半机械穿线,既使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又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他们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作,不断解决生产经营和产品研发中的新问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用于电热器具的织物”,用这种织物制成的电热毯可节省一半棉纱,且整齐挺括,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琴岛电热毯的科技优势还体现在实验检测手段上。不但按国家标准配置了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检测试验仪器,还自主开发检测毯面机械强度负载试验机,通过了计量认证,并被一些地市的质检部门使用。
文化是品牌的精气神
文化是名牌的灵魂,是企业增长力的源泉。十几年来,琴岛电热毯确立了“科技领先,诚信为本”的理念,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塑造了诚信、创新、严谨的企业形象。
琴岛电热毯注重品牌形象创新,率先导入了国际流行的 CI理论,对企业及产品进行了形象设计、定位,统一使用“琴岛电热毯,温暖千万家”的广告用语、企业标志、商标、标准字、图案,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和品牌形象。
在企业兴旺发达的同时,“琴岛”反哺社会,回报消费者。据统计,先后已为敬老院、孤儿院、贫困村、教育事业、弱势群体、抗洪救灾和防非典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60余万元,这不但使公众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和力,还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点“泥”
|
 |
|
|
 |
|
 |
|
|
|